網絡文學:在“+”中探尋升級之路
——中國“網絡文學+”大會在京舉行
8月11日,中國“網絡文學+”大會在京開幕
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張宏森,北京市委常委、宣傳部部長杜飛進,中國作協副主席吉狄馬加,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長馮士新出席開幕式,共同點亮大會標志“COLC”
8月11日至13日,以“網絡正能量、文學新高峰”為主題的中國“網絡文學+”大會在北京舉行。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張宏森,北京市委常委、宣傳部部長杜飛進,中國作協副主席吉狄馬加,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長馮士新出席開幕式,共同點亮大會標志“COLC”。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數字出版司司長張毅君,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主任陳崎嶸,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黨組書記、局長楊爍等出席會議。相關專家學者、60余家網絡文學企業負責人和網絡作家500余人參加了此次活動。
張宏森在致辭中表示,“網絡文學+”的概念賦予了網絡文學更大的責任。中國網絡文學已經處于世界領先的位置,要考慮網絡文學如何成為傳承中華優秀文化、弘揚時代精神、塑造民族靈魂、凝聚中國力量的優質源頭,更要考慮如何為世界網絡文學的發展貢獻中國智慧、提供中國方案。這既是我們堅定不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題中之意,更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內在要求,“要將人民作為創作表現的主體、作為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,讓網絡文學發揮出最大的正能量,使作品線上叫得響、線下傳得開、史中留得住?!?/span>
杜飛進在致辭中介紹了北京在打造網絡文學產業集群,構建網絡文化發展生態圈,促進網絡文學精品化、高端化發展方面所做的努力。他強調,約六成的重點文學網站設立在北京,一大批知名網絡作家生活在北京,大量膾炙人口的網絡文學故事創作在北京。推進網絡文學繁榮發展,北京有先行先導的責任;對于正在加強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北京,網絡文學是重要內容和有生力量。
作為社會主義文藝的有機組成部分,網絡文學近年來保持高速發展態勢。截至2016年12月底,國內40家主要網絡文學網站提供的作品數量已達1400余萬種,日均更新超過1.5億文字量,各層次寫作者超過1300萬。但在會議期間舉辦的中國網絡文學高峰論壇上,張毅君為這一井噴式的“繁榮”加上了引號。他表示,網絡文學在內容方面還相當程度存在“量大質低”之疾,從產業方面還相當程度存在“急功近利”之憂,從市場方面相當程度存在“失序失范”之困。他介紹,總局將著力完善法規制度、推出優秀作品、提升內容質量、強化技術手段、提升隊伍素質、打擊有害內容,為網絡文學的健康有序繁榮發展“保駕護航”。
陳崎嶸在題為“中國網絡文學應該心向遠方、目視高峰”的發言中強調,網絡文學已進入“升級換代”的關鍵期,精品化發展方向是網絡文學的不二選擇,對其宜放長遠之眼、抱寬容之心、施對癥之策。打造網絡文學精品,重在引導網絡作家樹立高遠的文學理想、提升思想認識境界、創作現實題材網絡文學作品,增強精品意識和創新能力。
閱文集團CEO吳文輝、阿里文學CEO黎直前、愛奇藝CCO王曉暉、北京磨鐵圖書有限公司董事長漆峻泓和網絡作家月關結合自身經驗,對中國網絡文學的發展狀況進行思考和探析。
“中國網絡文學自然發酵、自下而上的成功,證明了中國式故事在全球市場的接受度?!眳俏妮x表示,“我們希望中國式超級IP能夠扛起中國文化海外輸出的大旗,并具備可持續挖掘的正能量價值?!?黎直前認為,網絡文學是文娛產業的風向標。網絡文學正在經歷新一輪的產業升級,有必要通過用戶觸達、商業化、人才等三大新基礎設施建設,發揮正能量、實現新高峰。
近些年來,由網絡文學改編的影視劇“大火”,王曉暉對此深有體會,他期待,網絡文學敲開影視之門后,催化全產業鏈的合作共贏可以共建一個和諧、開放、共榮的IP生態。漆峻泓認為,網絡文學在產業融合過程中發揮著先鋒、向導、活水、源泉作用。月關則希望,通過內外力共作用,促進網絡文學健康發展,進而實現網絡文學主流化、經典化。
本次中國“網絡文學+”大會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、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導,北京市委宣傳部、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、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(北京市版權局)、北京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、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、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主辦。會議期間,還舉辦了“網絡文學+生態:文學賦能影視”、“網絡文學傳承與創新”、“網絡文學走出去需要面對的主要問題”等平行主題論壇,以及中國網絡文學IP交易大會、讀者體驗、新書簽售、網絡作家簽約、網絡文學線上閱讀等多項活動,旨在整合網絡文學產業鏈的上下游資源,搭建網絡文學創作、開發、展示、交流、合作、轉化的良好平臺,共同探討中國網絡文學行業及產業的發展前景。
來源:中國作家網
作者:劉曉聞